您现在阅读的是
旧钢笔文学www.jiugangbi.com提供的《女配有个团购群[七零]》 183. 第一百八十三章 忙忙碌碌中,迎来了滨……(第1/2页)
随着招工进行,下去学习的人数量翻着倍的往上涨,各大队小小的加工坊达到饱和,周嘉妮往回跑了一趟,跟赵玉珍他们部门开了个会,一起下去帮着协调了一番。
一二期不是都能上手了么,那就单独拨出个独立的院子,让他们独立进行加工,只安排一两个老手艺人过去带着。
把学习空间让出来给第三批和即将安排下去的第四批。
之所以分批进行,除了考虑到空间小,再就是防止影响各大队的生产节奏。
安排好这批人,周嘉妮也没忙着回单位,她准备晾一晾某些刺头。
的确是刺头,县里这边想从其他大队特招一批有技术底子的人来厂里上班,并且不在农村招工名额之内。但可能真应了那句话,上赶着不是买卖,他们主动邀请,是想表达自己的诚意,但在部分人看来成了自己这一方求着来上班,结果狮子大开口,直接要正式工名额,还希望一入职就能分房子。
周嘉妮耐着性子跟他们谈,首批正式工名额一半归现成的熟练手艺工,另一半归通过考核的优秀人员。
他们是熟练手艺工不假,可现在前进编织厂那边经过多方面学习、糅合其他的编织手法,已经形成了一套新的编织体系,不说完全脱离最普通的编织手艺,最起码在所有工艺品中,普通的编织手艺使用频率只占一小半。
周嘉妮看中他们的手艺底子,是觉得他们的领悟能力较新人来说要更高一些,况且厂里也会单独抽一条生产线来进行普通工艺品编织,到时候这些人将会成为该生产线的主力军,将来有新的正式工名额,肯定会有他们的一份。
所以目前来讲,他们既不属于符合编织厂要求的熟练手艺工,又因为县里卡农村名额,不能走寻常招工流程,当然,他们也拉不下脸去当学徒,跟一帮年轻的新手争长短。
那提出这么苛刻的条件,要么是看不上这份工作,想通过过高的要求让厂里知难而退,要么就是觉得自己值这样的条件,认为厂里应该答应。
厂里怎么可能答应?
不过毕竟是特招的人才嘛,虽然没一上来就给正式工名额,但工资和福利待遇跟正式工一样,就等上头批名额了。
至于房子……厂里只盖了一批集体宿舍,理论上来讲,厂里暂时不支持拖家带口,连盖单身宿舍的钱都没有,更别说房子呢。
对方不同意,僵持了几天,那边表示愿意退一步,保持原条件不变,最后的房子问题可以不谈,但必须允许他们带一个人入职,带的那个给临时工名额就行。
周嘉妮好笑,她还在猜人家是想吓退他们还是真的狮子大开口,没想到人家用了个退而求其次的小计谋,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想拒绝,而是想要一带一。
周嘉妮、李敬党他们开个了会,集体表示不同意接受提条件这个口子,不然以后怎么管理?
那么,现在看着第一批学员手法娴熟的扯着处理好的荆条上下翻飞,周嘉妮一阵神清气爽,觉得那些人愿意接受厂里的招聘他们依然双手欢迎,实在不乐意接受就算了,厂里照样能开工。
“加油啊同志们,滨县编织厂的未来就靠你们了。”周嘉妮巡视一圈,笑眯眯地鼓励。
其实安排这些人也是个辛苦活,当时县领导们将农村娃子的名额一削再削,所以这批人除了各公社采取抓阄模式分配下去的那几个名额外,都是一溜城里娃。
城里娃来乡下学习,有些人能适应,比如才回城的知青;有些人适应不了,比如还没正式从学校毕业、先抢占工作岗位避免下乡的孩子,还有些已经成家,从来没下过乡的同志。
去前进大队学习的那些人还好,毕竟该大队名气旺,整个村子旺了,那社员们日子肯定好过,今年村里暗搓搓翻新了不少旧房子,整体面貌看上去还不错。
安排到老乡家里的人也察觉到人家日子不差,虽仍有生活习惯不同,但还算能接受。
分到其他较为落后的大队,不少人真的经历了好一番心理建设,要么不接受这个岗位直接走人,要么捏着鼻子坚持。
好嘛,生活上捏着鼻子认了,一上手,不到一个小时,手指头被荆条夹的疼,分捡材料不断重复统一动作累的胳膊疼,弯腰时间久了腰疼……
鲜嫩的城里娃一片叫苦连天,有人嚷嚷着想不干了,周围的叔叔大爷们没有惯着的,一个个眼睛一片放光:“不干了好哇,你们多点人退出,让我们农村孩子多上几个。你们不知道,当时周组长多想把我们村里孩子推出去,也不知道哪个狗日的在里头挡道……”
刚才一脸和煦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的叔叔大爷们开启了破口大骂,把鲜嫩的城里娃吓得瑟瑟发抖。
本来就是嘛,再往前倒几年,你想学手艺都不见得有门路,找到门路不让师父磋磨一阵子谁乐意教你?即便教,那也是挤牙膏似的一点点往外吐,哪像现在,敞开了让你们学,还一个个叫苦连天。
都不干了才好呢,农村里有的是人顶上去。
适应的不适应的都坚持了下来,经过一段时间学习,开启第一次考核,除了硬喂饭都喂不进去的,工作基本上都稳了。
而且为了争正式工名额,大家暗暗较劲,结果就是周组长出乎意料的满意,着实发现了不少好苗子。
这些好苗子也给了她十足的底气,有的是耐心跟那帮刺头磨性子。
等最后一批招工结束,厂里这边对他们的招揽彻底了没了动静,较劲的人慌了,生怕再抻下去到手的工作真的要保不住了,拉下脸来主动低了个头,周嘉妮也没为难他们,最早招揽时说得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。
但在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管束制度,就是第二批正式工名额下来,如果他们表现不好,这名额就会转到表现更优秀的人头上。
本来,对他们是非常宽容的。
周嘉妮负责招工工程,这期间县里经过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,将编织厂各层干部的相关任命也陆续安排了下去。
厂长一职由李敬党担任,书记一职暂时由王县长兼着。
其他各车间主任暂时从各车间青年手艺人里选,观察一段时间,如果是管理的料,就正式任命,如果更适合生产,那就再另选人顶上去。
三月中旬,经过大家的努力,编织厂提前竣工,晾了几天,将所有培训的人召回来,从西河公社那边拿了几个小单子试着独立生产。
让大家适应适应工作环境,各工序之间进行磨合。
各岗位领导就位,倒没一上来就乱指挥,而是围绕在李敬党周围,认真听李厂长讲工作方面的安排和分配,之后李厂长大手一挥,把干部们发下去了,去前进编织厂参观学习,之后再去各个大队的加工坊进行轮转,白昊阳迎来人生高光时刻。
带学员他插不上手,带管理他有心得啊,而且要进行快节奏的培训,不能耽误他几日后的行程。
这期间周嘉妮去哪儿了呢,她跑到西河公社要订单去了。
赵玉珍幽怨地看着她。
周嘉妮笑眯眯道:“你们手里不是还压着不少单子吗?”
是有不少单子,整个西河公社拼命干都供不上生产需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旧钢笔文学】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
旧钢笔文学